3月20日,第十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大會在京召開。本次大會以“創變時代 構建能源合作新格局”為主題,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等主辦,吸引了政府機構、科研院所、能源企業及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會議通過主論壇與多場專題分論壇,圍繞能源政策、技術創新、產業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推動“雙碳”目標下的能源高質量發展。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受邀出席并做主旨發言,清能事業部總經理陳環馳出席高端對話。
在題為《新政新勢新賽道,新能源企業在市場變革下的發展躍遷》的主旨演講中,陸川首先分析了新能源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貿易環境、產業環境變革,在電價全面市場化和消納率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下,讓目前符合投資要求的項目存在不確定性,行業處于深度調整期,對企業發展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全面入市,市場交易成為新能源企業的必要能力。為獲得更高的市場交易收入和價差收入,同時為應對更復雜的電力市場,電站需要設計更加合理的交易策略,同時對新能源功率預測與發電預測的要求也會更高。虛擬電廠、儲能、微電網等作為新興市場主體有望在市場化交易模式下深度參與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市場等細分市場的運行當中并獲得更多收益。

2025年,新能源企業迫切需要調整發展思路,應對行業新政新勢新賽道下的市場變革。為此,正泰新能源產業生態群,源網荷儲協同發力,打造“綠源、智網、降荷、新儲” 交付能力,擁抱變化。
針對市場變革,陸川提出正泰新能源產業生態群將通過五大應對措施實現發展躍遷:一是光儲產品布局并重傳統光伏市場與海外弱網、離網等新興賽道;二是新能源開發風電占比提升,先發綠氫醇市場機遇;三是新型電力系統下,探索源網荷儲、綜合能源項目;四是新型電力系統下,探索虛擬電廠聚合各類能源端口資源的商業模式;五是持續提升企業資產運營能力和電力交易能力水平。
最后,陸川表示,當前能源消費需求保持剛性增長,但新能源發展仍面臨制約。為破局產業新形勢,正泰還將繼續秉持“高科技、輕資產、平臺化、服務型”經營方針,不斷向高科技新質生產力躍遷、向輕資產滾動發展躍遷、向國際化平臺型企業集群躍遷、向服務型多層次業務場景躍遷,用“聚變”做強新能源產業平臺化能力。

在“多能協同·技術創變——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為主題的風光儲融合發展分論壇,陳環馳與清華大學、內科院、固德威、愛旭、中來、中國電建等科研機構及企業高管展開高端對話,探索多能互補、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大勢所趨,在全國一盤棋的前提下,現行電力市場仍以“省為實體”,如何做好區域協同,并平衡市場交易參與主體利益成為新的發展課題。對此,陳環馳表示,河北省近期規劃了從張家口到曹妃甸的超一千公里的氫氣長輸管道,類似的做法也可以借鑒到西北地區,將當地豐富的風光資源就地轉化為綠氫(包括綠色燃料),再通過長距離的管道輸送到沿線需要綠氫的省市,以解決部分區域電力協同的問題,當然從商業上來說要使下游用戶進行綠氫(燃料)替代,需要相關的政策支持和產業引導。同時,目前正泰新能源也在積極開展的源網荷儲業務,可將綠電通過配電網直接供給周邊企業,正如近期江蘇省啟動的首批5個綠電直連供電試點項目,這也是引導電力資源分配的一種較好途徑,在減少用戶端用電成本的同時,也能保障發電端收益。
2025是“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謀劃啟動的交匯點,“碳達峰”的重要任務面臨大量挑戰和機遇,陳環馳表示可從源端和使用端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源”端可加強綠色能源的開發,提供更多可獲得的綠色能源;另一方面,生產企業應結合自身生產環節,加大技術創新從能效角度進一步降低使用端的能耗,同時精細化地做好碳排放管理和碳資產管理。

會議同期發布了“十四五”能源創新案例,聚焦新能源開發、能源存儲、能源效率提升等領域,從案例的創新點、成效、可推廣性、社會影響力等多維度來進行評估,力求展示全球領先的創新理念、技術突破和模式探索。經專家評審,憑借技術突破與創新場景應用,正泰新能源溫州樂清灣共享儲能電站項目成功入選。